北京口腔医院欢迎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 2025-11 07

    2025年11月6日,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第 24 次全国学术会议现场,北京口腔医院白玉兴教授发表《方寸智动,灵犀随心——正畸智能体B-AI的研发与应用》专题演讲。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项目的支持下,由我院与朗视智能正畸研发中心联合开发完成的B-AI正畸智…

  • 2025-09 05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郭力嘉/刘怡团队在《Bioactive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刊,IF=20.3)发表题为“Mechanism and regulatory strategy study on promoting vascularized bone regeneration via intracellular zinc ion transport”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间…

  • 2025-02 10

    近日,北京口腔医院孙玉洁副主任医师/耿威教授团队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徐福建教授/段顺教授团队合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Q1区,IF=18.5)上发表了题为“Bone Implants with Promoted Antibacterial and Osteointegration Performances via a One-…

  • 2024-09 02

    近日《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年度优秀论文评选落下帷幕,我院正畸科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发表的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研究》※ 在67篇原创性论著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度优秀论文。2024年8月24日下午,编委会在“第一届数字口腔医学学术大会”上对获奖论文作者颁…

  • 2024-06 04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引起预后不良首要因素。现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的侵袭前沿细胞可能是引导肿瘤进展的领航员,而这种引领作用也需要机体不断提供能量作为持续动能。但侵袭前沿的肿瘤细胞获取更多能量的方…

  • 2024-05 22

    牙周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众卫生问题,不仅是导致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而且与多种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肠病(IBD)等。其中,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被称为“绿色癌症”,至今仍没有治愈的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2024-04 25

    牙周炎是一类由破骨细胞过度激活所导致的牙槽骨破坏性慢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全球约14%的成年人口患有严重的牙周病,病例数超过10亿例。现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维持牙周组织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牙周炎时导致的缺氧微环境使牙周MSCs大量凋…

  • 2024-04 19

    糖尿病的伤口延迟愈合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仅在美国每年就有790亿美元用于治疗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糖尿病相关疾病。因此,研究和开发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的新药和策略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巨噬细胞作为一种具有可塑性和多能性的细胞群体,在体内外不同的微环境影响下表现…

  • 2024-04 03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超过65万。虽然现有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头颈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能达到50%左右,且晚期患者生存率更低。现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处于动态变化状态以满足肿瘤快速生长的需求,然而调控肿瘤细胞异质性的模式和机…

  • 2024-03 14

    近日,北京口腔医院智能正畸联合研发中心在口腔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取得新突破,我院白玉兴教授团队、清华大学赵有建教授团队和朗视仪器数字化口腔团队共同合作的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被口腔医学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Dentistry》及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顶级会议The IEEE/C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