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平行病历 | 最后一副牙不需要完美
有时“不完美”的治疗方案
反而能带来最完美的结果
眼前这位70多岁的老先生紧紧握着我的手,满脸笑容的对我频繁的点头,因为鼻咽癌手术,老先生已经无法清晰的说话,但我听得出,他在用尽全力说着“谢谢”两个字。
时间退回到多年前的普通的一天,马大爷佝偻着身子,在家人的搀扶下进入我的诊室,脖子上缠着厚厚一圈的纱布,面容憔悴但是和蔼。
他已经无法清晰的开口说话,只能啊啊啊的发出一些模糊的音节,主要靠老伴张阿姨和他手中的纸笔来进行交流。
原来,马大爷是鼻咽癌手术后的患者,喉部做了大面积手术和多次放疗,为了防止感染,会在喉咙处放置纱布隔离创口。
幸运的是,经过及时治疗,老人家的鼻咽癌术后复诊情况很好,这也给马大爷和老伴儿很大的安慰和信心,这才腾出精力,把拖了很久的牙齿问题解决一下。
来看诊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来镶牙,但我仔细检查老人的口腔状况以后,才发现,这其实很“复杂”。
老人下颌几乎没有完整的牙齿了,残余的零星牙根歪七扭八的倒在牙槽黏膜上,经过多次的放疗,剩余牙槽嵴低平,软组织也没有了应有的弹性和湿润。
上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虽然余留的上前牙还算稳固,但起主要咀嚼作用的后牙不是缺失,就是只残留牙根,更别提糟糕的口腔卫生状况导致的牙周炎症。
按照常理,残留的松动牙根一定要彻底拔除,才能满足镶牙的条件,但是对于放疗术后的情况,拔牙意味着潜在的骨坏死的灾难性风险,这是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无法承受的后果。
“肿瘤科医生也告诉我们,好好定期复查,别想牙的事儿了,风险太高了,但是我们还是想试试!”张阿姨红着眼眶说道。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是直接按标准流程告诉马大爷,不拔牙没办法镶牙,还是尽全力想想办法一试,一瞬间让我左右为难。
结合X线片检查的结果和口内叩诊检查及松动情况,考虑到余留残根虽然条件很差,但没有明显急性的炎症和疼痛情况,最终拟定了覆盖义齿的方案:下颌所有残根磨掉尖锐的尖角后进行覆盖修复,上颌残根同样处理后,借助余留前牙,制作带“挂钩”的可摘义齿。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但却是目前马大爷唯一能做的方案。
“但是我也不敢保证假牙镶好后,能恢复多大的功能,肯定也会有残留牙根压痛的情况,需要后期马大爷多次来医院调改假牙,硬的食物还是不一定能咬的动,您还愿意试一下吗?”我小心翼翼的问着张阿姨。
“我们愿意,您就做吧,我们相信您!”
张阿姨的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那就试!
制作的过程,比想象的还要困难,取模的过程,马大爷的张口度难以达到合适的角度,我只能不断的调整托盘的大小和角度。试支架时,残根位置的支点,需要不断的仔细寻找然后调改。
每次就诊,我和张大爷都是满头大汗,由于无法直接用语言交流,中途还要不断停下来,通过纸笔,来跟马大爷沟通,确定是否有任何的不适和疼痛。
“不完美”的义齿戴牙的那天,竟然意外的顺利。就位,调𬌗,一气呵成。对着镜子学习义齿摘戴的过程,老人家的脸上浮现了满意的笑容。
一周以后的复查,除了调改个别压痛的位点,其他没有任何问题。
看着老人能自如的试吃花生米和黄瓜片,我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同时又很欣慰。老人走前塞给我一张发黄的纸,那是一封感谢信,也是我成为牙医以来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
多年后的今天,老人再来找我,因为牙齿又再次脱落,在原来的旧义齿上,我又给老人修理加牙,在旧义齿上继续打“补丁”,效果一如既往的满意。
临走时,张阿姨单独把我拉到一边,说了句让我毕生难忘的话:
“真的感谢你徐大夫,是你让我老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够有尊严的活着!”
那一瞬间我们俩都热泪盈眶。
帮助老人镶牙,恢复咬合功能,制作一副完美的义齿,本就是我作为修复医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对于身体条件不足以支持复杂的治疗和拔牙情况的老人,如何在不违背修复原则的情况下,制作一副哪怕“不完美”但却能大大帮助这些老人的假牙,仍然值得我不断的反思和进步。
患者的认可和笑容,像一束光,让我不忘初心,始终照亮前行之路。
作者

徐晓溪 主治医师
王府井院区口腔修复科
出诊时间:周二、周三全天


















